与孩子沟通的时候 你会随意打断他吗?

2018-10-31

 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 你会随意打断他吗?

  调查显示,在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,家长有些自以为是 专家支招:五大办法有助于亲子沟通,以建设和谐家庭

  良好的沟通,不仅可以减少亲子双方不必要的矛盾,更可以有效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。

  但《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(2018)》显示,有二至三成学生表示,家长在亲子沟通的某些方面表现不佳。

  现状

  超两成家长从不与孩子谈心

  本次调查显示,部分学生报告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。25.1%的四年级学生和21.8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”,22.5%的四年级学生和21.2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”,34.0%的四年级学生和34.8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我一起谈论电影或电视节目”。这表明,部分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足。

  专家观点:亲子沟通是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、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。父母与子女通过沟通交换信息、观点和情感来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。亲子沟通状况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,良好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学业表现、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均有较大的作用。

  家庭日常交流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。良好的家庭日常交流不仅有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,还有利于孩子积累知识、拓展视野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。

  不重视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

  本次调查发现:在家庭日常交流中,部分学生报告家长没有教自己“做人的道理”、“安全知识”、“法律常识”、“传统文化”;其中,与教孩子“做人的道理”、“安全知识”相比,家长与孩子进行“法律常识”、“传统文化”方面的交流更少。

  9.2%的四年级学生和5.7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,9.5%的四年级学生和11.8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安全知识,25.2%的四年级学生和35.4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,30.2%的四年级学生和35.0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。

  专家观点:调查显示,家长们很重视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、重视孩子的人身安全。其实,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的发展也大有好处,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。所以,家长在家庭日常交流中要适当地加强与孩子在这些方面的交流。

  部分家长不尊重孩子

  13.3%的四年级学生和10.8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我做错事时,家长总是不听解释就批评我”,10.7%的四年级学生和8.2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家长从不认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”,15.4%的四年级学生和9.9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家长从不认真听我把话讲完,总是打断我”,17.4%的四年级学生和14.4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当我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,家长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”,19.3%的四年级学生和18.8%的八年级学生报告“家长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时,从不会向我耐心说明理由”。

  专家观点:进入青春期,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,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,在与父母相处时希望得到尊重。若父母此时采用过于控制、专制等不尊重孩子的教养方式,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。因此,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互动时更需要注意尊重孩子,耐心倾听孩子的话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等。

  尊重孩子是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。尊重孩子是指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,平等对待孩子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。如果家长充分尊重孩子,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导、理解家长,也更愿意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。

 
相关阅读